面對網絡與智能化的突飛猛進,工業發展必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第四次工業革命悄然而至。在這種背景下,美國等西方國家制造業回流的趨勢已經顯現,甚至制造業最為發達的德國也在推行所謂的“工業4.0”運動。作為制造業第一大國的中國,已經感受到“工業4.0”帶來的挑戰。
“工業4.0”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相結合的手段,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促使工業領域的設備、生產與系統以網絡化的形式向互聯網邁進,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工業4.0”之所以備受矚目,就在于它形成一個智能網絡,使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以及服務與服務之間能夠互聯互通,實現橫向、縱向的全價值鏈集成。生產的每一領域都被賦予了“智慧”。
在中國的制造業中有大量的中小型企業,他們該如何應對“工業4.0”浪潮?今年以來,“互聯網+”開始深刻影響著包括工業在內的各個傳統行業,產業互聯網的概念開始頻繁出現。
產業互聯網與德國“工業4.0”最大的共同點是具有相同的技術支撐,都是建立在物聯網、信息通信技術以及大數據分析等相關技術基礎上,通過網絡與信息物理生產系統的融合來改變當前的產業生產與服務模式。兩者更多的區別在于行業覆蓋范圍、技術要求程度、商業運作模式和運營主體都存在一定差異。與“工業4.0”相比,產業互聯網主要存在兩大方面不同。
首先,產業互聯網覆蓋范圍更廣泛。產業互聯網,意味著各行業如制造、醫療、農業、交通、運輸、教育都將被互聯網化,形成全部產業的智能化融合。而“工業4.0”則想實現的是生產設備之間的連接,其著眼點仍集中在工業制造業內部。
其次,產業互聯網主體更傾向中小企業。產業互聯網由于生產要素可以實時、高度靈活配置,將大大提高企業的靈活性,中小企業將成為新一代智能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先進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而“工業4.0”也會引導企業從“集中型”轉變為“分散智能型”,但仍具有一定的規模性和集聚性要求。
新產業革命即將到來的偉大時代,要求中國必須加強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通過制定激勵政策或設立國家專項基金,鼓勵物聯網、大數據、3D打印等技術的研發與推廣,鼓勵產業加快互聯網化應用。▲(作者是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2014-12-12 來源:中國日報 作者:趙西君